肝脏疾病造成凝血障碍的实验室检查

时间: 2014-12-05 16:20:08 来源: 求医网

  肝脏是大部分凝血因子、抗凝蛋白及纤溶物质的合成场所,因此肝病时这些系统的物质均可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所以,除了肝脏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外,还有多项试验项目的异常。总的来说,引起凝血障碍的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复杂,需要结台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1、凝血机制筛选试验

  包括PTT、PT,这两项检查是内、外源凝血系统功能常用的筛选试验,其延长说明内外源凝血系统功能降低。由于大部分凝血因子其合成部位在肝脏,当肝脏合成功能受疾病遏制时,血浆中凝血因子浓度下降,出现PTT和PT延长,通常其延长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凝血酶时间

  TT是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主要与纤维蛋白原及抗凝物质有关,超过对照值3秒以上为延长。肝病时,肝细胞合成肝素酶的能力减低,使类肝素抗凝物质不能及时被灭活而在循环血液中积累,使TT、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但可被鱼精蛋白纠正。

  3、抗凝血酶

  AT是血浆生理性遏制物中最重要的一种抗凝物质,主要在肝脏合成,为依赖肝素的丝氨酸蛋白酶遏制物。肝功能障碍时,其合成受阻,导致血浆中AT水平下降.通常其降低的程度与肝功能相关。在肝移植过程中,AT水平的增高可作为判断肝移植成功的较好指标之一。

  4、凝血因子Ⅶ测定

  包括FⅧ:C和vWF。FⅧ目前其合成部位还不是十分清楚,vWF主要是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棒管小体内合成和分泌。肝病时其他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FⅧ:C和vWF反而增高,其增高的幅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当FⅦ:C出现降低,而vWF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时,应考虑肝病可能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其他检查

  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活化的分子标志物(如TM、PF4、β-TG、F1+2、FPA、TAT、PAP),这些项目在肝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在肝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但这些项目测定比较麻烦,试剂昂贵,一般实验室不易开展。


查看更多关于“肝脏疾病造成凝血障碍的实验室检查”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急诊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象、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常用药品:
升血小板胶囊、羟基脲片、利血生、硫唑嘌呤片、生血宁片
相关疾病:
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障碍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