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神经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

时间: 2015-06-05 17:54:12 来源: 求医网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常见于病理性神经损伤,病情可能出现反复,需要长期治疗。本病目前的治疗现状不尽如人意,约一半左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不能充分缓解疼痛,这可能与我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认识不足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应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在治疗技术上可以尝试神经调控技术。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电(磁)刺激技术与鞘内药物输注技术,是病理性神经损伤疼痛推荐治疗技术。

  1、神经电刺激技术

  神经电刺激技术的作用路径及治疗目的不尽相同。临床常用的有韩氏穴位神经电刺激(HANS)、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脊髓电刺激(SCS)、经颅磁刺激术(rTMS)等方法。HANS是通过对穴位区域神经电刺激,激发脑、脊髓中的阿片肽和其它神经递质释放, 发挥镇痛作用。不同频率刺激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如低频(2Hz)电刺激可以引起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100Hz高频(100Hz)电刺激可引起强啡肽释放,而2Hz和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D - D频率),可使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这3种阿片肽同时释放出来,以达到最大的镇痛效果,充分发挥治疗作用。此外,低频(2Hz)电刺激还可以在脊髓背角引起长时程抑制(LTD),阻止伤害信息的上传,而高频刺激会引起背角神经元发生长时程增强(LTP)。经皮神经电刺激术(TENS)是针对传导疼痛信息有关的不同神经进行电刺激,减少疼痛信息的传导和接收,从而缓解疼痛。TENS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较弱的高频电刺激兴奋了感觉神经的粗纤维,激活了疼痛闸门控制系统,关闭了闸门,阻止了疼痛向中枢传导。临床多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治疗。深部神经刺激技术可以分为运动皮层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脊髓电刺激在神经电刺激的领域应用最为广泛。脊髓电刺激主要应用于规范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粘连性蛛网膜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残肢痛、及不能即刻手术的心绞痛等。

  2、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泵内的药物输注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或中枢相应的位点,阻断疼痛信号向中枢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国内常见的鞘内泵配制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局麻药、钙通道阻滞剂、α2受体激动剂及NMDA受体拮抗剂等,其中吗啡的临床应用最广,亦被视为一线药物。常用于连续注射的吗啡剂量的预试验(剂量滴定),一般初次剂量从胃肠外剂量的1%开始,根据镇痛效果与病人一般情况逐渐调整,以达到最好的镇痛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 第1期


查看更多关于“病理性神经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的相关常识>>

病理性神经损伤医生咨询

    Fatal error: Exception thrown without a stack frame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