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损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时间: 2014-12-26 17:01:27 来源: 求医网

  下丘脑损害系指颅脑损伤过程中,由于颅底骨折或头颅受暴力打击,直接伤及丘脑下部而出现的特殊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丘脑下部前区有副交感中枢,后区有交感中枢,两者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互相调节,故当丘脑下部受损时,较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下丘脑损害严重侵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日常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尽早诊治。

  下丘脑损害的诊断一般根据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便可确诊,具体如下:

  1、意识与睡眠障碍:丘脑下部后外侧区与中脑被盖部均属上行性网状激动系统,系维持醒觉的激动机构,是管理醒觉和睡眠的重要所在,一旦受损,病人即可出现嗜睡症状,虽可唤醒,但旋又入睡,严重时可表现为昏睡不醒。

  2、循环及呼吸紊乱:丘脑下部损伤后心血管功能可有各种不同变化,血压有高有低、脉搏可快可慢,但总的来说以低血压、脉速较多见,且波动性大,如果低血压合并有低温则预后不良。呼吸节律的紊乱与后脑下部后份呼吸管理中枢受损有关,常表现为呼吸减慢甚至停止。视前区损伤时可发生急性中枢性肺水肿。

  3、体温调节障碍:因丘脑下部损伤所致中枢性高热常骤然升起,高达41℃甚至41℃,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

  4、水代谢紊乱:多因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损伤,或垂体柄内视上-垂体束受累致使抗利尿素分泌不足而引起尿崩症,每日尿量达4000~10000ml以上,尿比重低下1.005。

  5、糖代谢紊乱:常与水代谢紊乱同时存在,表现为持续血糖升高,血液渗透压增高,而尿中无酮体出现,病人严重失水,血液浓缩、休克、死亡率极高,即所谓“高渗高糖非酮性昏迷”。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html/2008/10/li908625573416101800210780.html


查看更多关于“下丘脑损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脑神经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
常用药品:
乙酰螺旋霉素片、奥拉西坦胶囊、艾地苯醌片、尼莫地平片
相关疾病:
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结节病、脑膜炎、浆细胞瘤

下丘脑损害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