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黑变首次报道见于1829年Gvuveihier描述一个慢性腹泻患者的大肠表面像墨一样黑。随后有研究人士在1例尸检中用显微镜在大肠中发现了黑色素,大肠黑变因此得名。大肠黑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综合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因学说:
(1)滞留学说:即与慢性结肠梗阻有关,由于慢性梗阻致食物残渣滞留,蛋白分解产物在酶的作用下变成色素颗粒沉积于肠粘膜。
(2)吸收学说:即由结肠吸收了肠道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或结肠排泄色素颗粒的能力降低所致。
(3)刺激学说:即由于泻剂中含树脂性物质的刺激,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后沉着于肠固有层,被吞噬细胞吞噬所致。
(4)损伤学说:即泻剂引起肠上皮细胞损伤,该损伤细胞被固有层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这些大细胞浆中色素团使肠粘膜表现为黑色。
(5)酶异常学说:即在一些人的肠粘膜下神经丛中有异常酶的存在,泻剂激活了这些酶的活性,从而使色素积聚,神经功能紊乱等。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