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以造血功能障碍、出血、反复感染为三大特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按发病过程则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预后不良。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和发展大多缓慢,往往首先出现的症状是贫血,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感染也较轻,容易控制。那么,如何正确的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呢?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除周围血象显示全血减少外,主要依靠骨髓象的检查,可见骨髓象的衰竭或增生不良等。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还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骨髓纤维化(MF) 慢性病例常有脾大,外周血可见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穿刺多次干抽,骨髓活检显示胶原纤维和(或)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2、恶性组织细胞病(MH) 常伴有非感染性高热,进行性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出血较重,外周血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多部位骨髓检查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常有吞噬现象。
3、急性白血病(AL) 特别是低增生性AL可呈慢性过程,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易与再障混淆。应仔细观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象,可发现原始粒、单、或原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活检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4、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再障危象和急性造血停滞,可呈全血细胞减少,起病急,有明确诱因,去除后可自行缓解,后者骨髓象中可出现巨原红细胞。慢性获得性纯红再障如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需注意和慢性再障作鉴别。
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常由感染和药物引起,儿童与营养不良有关 起病多伴高热,贫血重,进展快,多误诊为急性再障。下列特点有助于鉴别,①贫血重,网织红细胞可为0,伴粒细胞减少,但血小板减少多不明显,出血较轻;② 骨髓增生多活跃,二系或三系减少,但以红系减少为著,片尾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③病情有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疗,2~6周可恢复;④血清铜显著增高,红细胞铜减低。
以上就是“如何正确的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具体介绍,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专家指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分型的,每个患者得再障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所以患者在有症状表现时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以免因为拖延导致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变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来源资料:《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年 第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