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症状起因

时间: 2015-05-19 16:02:53 来源: 求医网

  中医认为,导致胃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司水谷的纳运和吸收,清升浊降,纳运如常,则胃气调畅。若因表邪内陷入里,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即可发生胃痞。

  1.表邪入里外邪侵袭肌表,治疗不得其法,滥施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入里,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遂成胃痞。如《伤寒论》所云:“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人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2.食滞中阻或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浓茶烈酒及辛辣过烫饮食,损伤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滞胃脘,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胃痞。如《类证治裁·痞满》云:“饮食寒凉,伤胃致痞者,温中化滞。”

  3.痰湿阻滞脾胃失健,水湿不化,酿生痰浊,痰气交阻于胃脘,则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胃痞。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

  4.情志失调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造成气机逆乱,升降失职,形成胃痞。其中尤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胃痞为多见。即如《景岳全书·痞满》所谓:“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5.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饥饱不匀,饮食不节,或久病损及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生胃痞。此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所论述的因虚生胃痞:“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胃痞的病机有虚实之分,实即实邪内阻,包括外邪人里,饮食停滞,痰湿阻滞,肝郁气滞等;虚即中虚不运,责之脾胃虚弱。实邪之所以内阻,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反之,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实邪的侵扰,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如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既可停湿生饮,又可食滞内停;而实邪内阻,又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终至虚实并见。

  另外,各种病邪之间,各种病机之间,亦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形成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病理变化,为痞证的病机特点。总之,胃痞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200909/0387/3346.htm


查看更多关于“胃痞症状起因”的相关常识>>

胃痞医生咨询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镜检查、胃超声检查、胃病检查
常用药品:
摩罗丹(浓缩丸)、消食十味丸、胃灵颗粒、温胃舒胶囊
相关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痞满

胃痞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