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的中医辨证施治
1.食滞胃脘型
方药:保和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法夏、枳实、白术、鸡内金等。
2.肝气犯胃型
方药: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厚朴、半夏、生姜等。胀满较甚者,加入破气消导之品,如青皮、莱菔子、鸡内金等。如兼见胸胁满闷,或兼有咳、痰、喘症,或大便秘结者,常需加入宣肺之品,如桔梗、紫菀等,以起提壶揭盖之功,助气机肃降。
3.寒热错杂型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半夏、干姜、党参、甘草、大枣、佛手、香附等。热偏重者,加栀子、竹茹;寒偏重者,加高良姜、制附片;痰饮偏重者,用生姜泻心汤、苓桂术甘汤。
4.脾虚气滞型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木香、厚朴、枳壳、柴胡等。若有坠胀感,加葛根、升麻提气升阳;若胃寒怯冷,加制附片、小茴香温阳散寒。
5.湿滞脾胃型
方药:平胃散加减。药用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法夏、茯苓、砂仁等。偏寒者加桂枝、高良姜、藿香等;偏热者,加黄连、黄芩,生苡仁等;兼见气虚则加用炙黄芪、炒白术等补气健脾药。
胃痞的预防:
1.应随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居处冷暖适宜,避免风寒暑湿等外邪的侵袭;
2.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饮生水,宜食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品,忌烈性酒和过量饮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注意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这样才能预防胃痞等病的发生。
来源资料:《国内医药导报》2008年 第19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