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即胃热,胃热证患者与胃阴虚证患者常常让人们分不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的胃热证患者错认为自己是胃阴虚证,有的胃阴虚证患者错认为自己是胃热证,因此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下面就将这两者进行鉴别。
病因
胃阴虚证:多因急性胃病,迁延不愈,伤津耗液,或热性病、温热病,耗津灼液,或吐、下后,阴液损失过多。或平素嗜食辛辣炙煿食品,劫夺胃阴,或精神忧郁,日久化火,肝火消耗胃液,或劳倦过度,耗伤气阴,则阴虚生内热。
胃热证:可由外感寒邪,或燥邪,入里化热,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火邪迫胃,或外感热邪,直接侵犯胃腑,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燥烈煎炒之品,致积热内蕴。
病机
胃阴虚证: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感邪受病易与燥热相合,煎熬津液,“夫胃本属土,土似喜火而不喜水,然而土无水气则土成焦土,何以生物哉?况胃中之土,阳土也,阳土非阴水不养,胃中无水断难化物,水衰而物难化,故土之望水以解其干涸者,不啻如大旱之望时雨也”(《辨证录》)。因此,胃阴不足,则失于润养,胃失和降,常导致虚火内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生理状态下,协同完成消化水谷和吸收精微的功能,“脾胃者,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消,运行不息,生化无穷,至于周身气血,遍体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外科正宗》)。只有脾胃功能健旺,受纳运化水谷,并将气血精微输布和营养周身,才能保持健康无病,故《明医杂著》云:“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若胃阴不足,受纳不及,表现为饮食异常。通降不利,表现为大便的异常。若胃失和降,气机逆乱,则可出现胃虚气逆的病证。胃中阴液不足,则可见津伤胃燥,日久耗伤肾阴,可致胃肾阴液枯涸。
胃热证:因胃中火热炽盛,故机能亢进,胃热消谷而致中消证。胃热炽盛,胃火上炎,血随火升,则可见上部出血:吐血,鼻衄,齿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