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的中医辩证分型诊断

时间: 2014-11-26 09:25:27 来源: 求医网

  肝昏迷现在称为肝性脑病,是由于肝组织损伤严重,体内毒物产生过多,肝脏解毒功能丧失,或使脑对体内毒素敏感性增加,促进了肝昏迷的发生。体检可有黄疸、消瘦、蜘蛛痣、肝脾肿大、腹水、下肢肿等原发性肝病体征。肝性脑病属中医的“昏迷”、“急黄”、“肝厥”等范畴。中医一般运用辩证分型的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对症治疗。

  肝昏迷的中医辩证分型如下:

  1、热毒伤肝,阴虚风动症状:身热颧红,口干且苦,不寐盗汗,烦躁不安湖言乱语,鼻衄齿衄,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可有扑翼样震颤。舌红绛,苔少或黄糙,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热毒伤及肝阴,阴虚内热,故身热颧红、口干且苦、盗汗;热毒扰乱神明,故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夜难成寐;热迫血妄行,则见鼻衄牙宣;热毒下迫肠道和膀胱,可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阴虚风动测有扑翼样震颤;舌红绛、苔少或黄糙、脉弦细数均为热毒伤肝,阴虚风动之象。

  2、瘀血痰浊,闭阻清窍症状:面色晦滞,胸闷腹胀,喉中痰声,精神痴呆,表情冷漠,渐至神志模糊,言语不清,昏不识人,或见黄疸,呕血色黯,腹大筋露,皮肤有红丝赤缕。舌黯有瘀斑,苔厚腻,脉濡。

  证候分析:脾失健运,痰湿内盛,阻遏阳气,气机不畅,故面色晦滞、胸闷腹胀、喉中痰声;痰蒙清窍,则精神痴呆、表情冷漠、渐至神志模糊、言语不清、昏不识人;湿郁化热,熏蒸肝胆,可见黄疸;湿阻气遏日久,导致瘀血停留,可见呕血色黯、腹大筋露。

  皮肤有红丝赤缕;舌黯有瘀斑、苔厚腻、脉濡是为痰浊内阻,气滞血瘀之象。

  3、脏腑虚极,肝肾阴竭症状:昏迷日久,谵语气促,肢体强直,手足痉挛,散发特殊肝臭,小搜短少或癃闭不通。舌质红绛,苔焦黄,脉微细数。

  证候分析:脏腑虚衰,肝肾阴竭,阳失承制,神明逆乱,则见神昏谵语;阴竭风动,故肢体强直,手足痉挛;脏腑虚竭,则气促,散发特殊肝臭;肾元亏虚,开合不利,可有小溲短少或癃闭不通;舌质红绛、苔焦黄、脉微细数为肝肾阴竭之象。


查看更多关于“肝昏迷的中医辩证分型诊断”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肿瘤科
患者部位:
全身、头部
相关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肝硬化检查、肝胆检查、病毒性肝炎检查
常用药品:
中科灵云胶囊、复方甘草甜素片、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精氨酸
相关疾病:
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肝昏迷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