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下疳应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时间: 2014-11-17 13:30:18 来源: 求医网

  硬下疳为一期梅毒的典型损害,潜伏期平均3-4周,初始会在螺旋体侵入部位出现一红色小丘疹或硬结,以后表现为糜烂,形成浅在性溃疡,性质坚硬,不痛,呈园形或椭园形,境界清楚,边缘整齐,呈堤状隆起,周围绕有暗红色浸润,有特征软骨样硬度,基底平坦,无脓液,表面附有类纤维蛋白薄膜,不易除去,如稍挤捏,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为重要传染源。硬下疳在临床上极易与其他疾病造成视觉上的混淆,带来误诊,下面就看看硬下疳应与哪些疾病鉴别开来:

  ①软下疳:

  也有接触史,好发部位亦同,但潜伏期短(2~5天),发病迅速,一般发现即已形成溃疡,溃疡性质柔软,边缘不整齐,表面覆脓性分泌物,自觉疼痛,脓液中可查见嗜血性Ducrey链杆菌。

  ②糜烂性包皮龟头炎:

  多因包茎及局部卫生差所致,但一般不形成硬性溃疡,分泌物中可发现耻垢杆菌和杂菌,查不见梅毒螺旋体,自觉疼痛,附近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③生殖器疱疹:

  为簇集性小水疱,可破裂,但不易形成溃疡,自觉瘙痒,疼痛,病程短促,附近淋巴结不肿大。

  ④疥疮:

  外阴部为好发部位之一,与初的硬下疳相似,但瘙痒剧烈,尤以夜间为甚,可找见疥螨,查不到梅毒螺旋体。

  ⑤结核性溃疡:

  溃疡大多为浅在圆形,孤立,多见于口,鼻,肛门,外阴皮肤与黏膜交界处,有时也见于口腔黏膜或皮肤,常伴内脏结核,溃疡表面覆有痂皮,无自愈倾向,可查见结核杆菌。

  ⑥下疳样脓皮病:

  易与硬下疳混淆,也为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但边缘不整,有穿凿,无典型硬度,脓液多,附近淋巴结肿大在治愈后即消退,无性接触史,查不见梅毒螺旋体,病原菌为链球菌。

  ⑦急性女阴溃疡:

  也为发生于女阴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多见于青年妇女,但炎症显著,红,肿,疼痛,常伴小腿结节性红斑及口腔溃疡,无性病接触史,梅毒血清反应阴性,可查见粗大杆菌。


查看更多关于“硬下疳应与哪些疾病相混淆”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患者部位:
皮肤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液基细胞检查、尿蛋白检查、尿常规检查
常用药品:
青霉素、盐酸四环素、罗红霉素分散片、大败毒胶囊
相关疾病:
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先天性梅毒、潜伏梅毒

硬下疳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