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时间: 2014-11-18 11:39:12 来源: 求医网

  细菌感染是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病理反应的过程。

  细菌感染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表现在影响宿主的防御功能。在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中,厌氧菌可以遏制白细胞对需氧菌的吞噬,从而保护共生菌,使其生长、繁殖、发挥其固有毒性。厌氧菌产生的代谢副产物可影响宿主防御功能。一些强毒力的厌氧菌还能分泌蛋白水解酶,如IgA蛋白水解酶。它能直接破坏机体第一道防线,从而为自身和其他共存菌的侵进创造条件。

  还有一些菌株能分泌杀白细胞素,直接杀伤白细胞。如坏死梭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混合感染时,坏死梭杆菌分泌杀白细胞素,保护化脓棒状杆菌免遭杀伤,而化脓棒状杆菌可为坏死梭杆菌提供必要的生长因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协同作用的例子。

  在病变部位,镜下可看到坏死梭杆菌沿感染灶周边排列,以便抵御白细胞。而化脓棒状杆菌集中在中部,为它的“保卫者”提供重要的“物质资助”。

  另外,拟杆菌和梭杆菌细胞壁提取的脂多糖和类脂可缩短凝血时间,使细菌栓子轻易形成。细菌栓子可抵抗机体正常清除系统,且抗生素也不易进进,从而保护了自身和其它共生细菌。

来源资料:《国内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第5期 细菌的协彩虹感染


查看更多关于“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传染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幽门杆菌检查
常用药品:
诺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裸花紫珠片、氟康唑片
相关疾病:
细菌性阴道炎、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肺炎

细菌感染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