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的中医辨证论治

时间: 2014-11-21 16:49:53 来源: 求医网

  中医上讲尿急表现为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此证阴虚属热者居多。盖火邪妄动,水不得安,故不能收禁而频数也。是以老人多频数者,由于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宜滋肾之真阴,补膀胱津液为主,佐以收涩之剂,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子之类,不可用温药也。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方法治疗。

  湿热下注,发病现象: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热疼痛,尿液淋沥混浊,小腹坠胀,腰部酸痛,婴儿则溺时哭闹不安,常伴有发热、烦躁口渴、头痛身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有力。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服八正散加减处方、龙胆泻肝丸、分清五淋丸、 金茅汤、白茅根汤等有效。

  脾肾气虚,发病现象:疾病日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液不清,精神倦怠,面色苍黄,饮食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微浮。舌淡或有齿痕,苔薄腻,脉细无力。可采用益气补肾的方法,服缩泉丸加减处方、五苓散、缩泉丸、济生肾气丸、益肾汤可有效。

  肾阴不足,发病现象:低热盗汗,腰酸疼痛,头晕耳鸣,咽干唇燥,小便涩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采用

  滋阴清热的方法:服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处方、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加味知柏地黄丸等。

  其他疗法,包括外敷和针灸疗法。

  1、外治法:

  ⑴ 取大葱(连须)1握,捣烂,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如葱泥干了,则洒些温水,使之保持湿润。适用于急性期。

  ⑵ 取莴苣菜1握、黄柏100克(烘干研为细末),共捣融,敷于神阙、小肠俞、膀胱俞穴。适用于急性期。

  2、针灸疗法:取膀胱俞、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太溪等穴。


来源地址:http://www.wiki8.com/niaopin_42464/


查看更多关于“尿急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盆腔、男性生殖、腰部
相关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培养检查、B型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
常用药品:
尿频停、扩胱缩泉片、频尿康、雌激素、阿莫西林
相关疾病:
急性尿道综合征、急性膀胱炎、细菌性前列腺炎、结核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外阴炎、尿路结石、膀胱占位性病变

尿急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