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便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引发水样便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引发水样便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通常,引发水样便的病因很多。大多数为疾病导致的。因此,在治疗前,在临床上要注意各种疾病引发水样便的鉴别诊断。
胃肠炎引发水样便:
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引起的胃肠炎,多会造成腹泻为水样带黏液恶臭无脓血的症状,症状轻重不等。胃肠炎轻型,一般不发热,以食欲减退、腹泻、水样便为主要表现。每天大便3~6次不等,常呈黄色或绿色消化不良样稀便,多呈混有少量泡沫的稀汤样便,并伴有腹胀、腹痛及恶心。
脂肪痢引发水样便:
发生在幼儿者称小儿脂痢病(celiac disease),发生在成人则称为特发性脂痢(idiopathic steatorrhea)。患者消瘦,营养不良,水样便,腹泻,呈脂肪便。患者空肠粘膜上皮的绒毛及微绒毛呈明显萎缩,粘膜表面扁平。粘膜固有层显慢性炎性改变,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有时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患者饮食不含麸质类食物,则上述肠粘膜病变可以恢复。
来源资料:《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