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游症的病因分析

时间: 2015-01-17 17:38:26 来源: 求医网

  最初迈斯麦创立催眠术时,他就发现被催眠者往往会出现夜游症状。根据现代催眠态的分类标准,夜游状态是催眠可导致的最深状态。如果催眠师将被催眠者诱导入夜游状态以后,命令被催眠者做一些日常事务,被催眠者可以像正常状态下那样完成得很好。催眠的原理是在大脑中枢根据言语暗示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同时遏制其他部位的活动。夜游也是一样,大脑中枢有一部分兴奋起来,而其他部分则还在睡眠之中。

  夜游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这现象虽称为夜游,但事实上与作梦无关。因为,根据脑波图的记录,夜游时患者的脑波,正显示在睡眠的阶段3与阶段4;显示正值沉睡的阶段。沉眠阶段是不会作梦的,因此,本词应称“睡中行走”较为符合事实。

  夜游者多为儿童,年龄多在6-12岁间。夜游并非严重病态,也与情绪困扰无关,多数到成年后不医而愈。夜游者下床后的行动期间,仍在沉睡状态,睡醒后对自己夜间的行动,一无所知。夜游的奇怪现象是,当事人可在行动中从事很复杂的活动,会开门上街,会拿取器具,会躲避障碍物,而不致碰撞受伤。活动结束后,再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眠。


查看更多关于“小儿夜游症的病因分析”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精神心理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X光片检查、头颅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脑脊液检查
常用药品:
盐酸哌甲酯片、匹莫林片、盐酸伪麻黄碱片、噻奈普汀钠片
相关疾病: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小儿发作性睡病、小儿偏头痛

夜游症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