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汗的中医治疗方法

时间: 2014-12-15 18:58:44 来源: 求医网

  中医指出冷汗为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由于冷汗患者的发病原因不对,因此需要分证来进行治疗。

  一、汗出而冷者

  除阴证外,热极、痰证亦可见之。《医碥.汗》:“盖热聚于内,肌肤反冷,肤冷,故汗亦冷也。”因火邪亢极者,用如神白虎汤;相火旺盛者,用知柏地黄汤。《证治准绳.杂病》:“有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或理气降痰汤。”

  二、多汗之属阴证者

  见《类证活人书》卷四。又名阴汗。由阳气虚衰,阴寒相乘,以致汗冷肢冷,甚则身冷。《景岳全书.汗证》:“阴汗者,冷汗也。”“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虚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大惊大恐大惧,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又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亦必多汗出,以阳随气去之故。治宜益气温阳,用黄芪建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参附汤、六味回阳饮等方。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冷汗


查看更多关于“冷汗的中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皮肤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体检检查
常用药品:
硝苯地平缓释片(Ⅰ)、复方丹参片、四逆颗粒、虚汗停颗粒
相关疾病:
厥脱、胸痹、气腹痛、小肠气痛、厥阴头痛

冷汗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