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沉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

时间: 2014-12-11 17:36:44 来源: 求医网

  沉脉,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口咸,是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沉脉口咸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

  中医认为,沉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称之为“肾阴虚口咸”;若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长、阳痿带下、舌胖脉沉细等症,属肾阳不足,肾液上乘,称之为“肾阳虎口咸”。

  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沉脉口咸的人需要补肾,可通过饮食、药补、健身运动、气功、针灸、按摩等手段达到改变肾阴虚、阳虚的状态,补肾的食物,最常用的是通过鹿茸片煲汤、泡酒等方法。

  中医认为,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做不同的诊治。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

  脾肾阳虚证是指由脾肾阳气亏虚,温化失权,表现以泄泻或水肿为主症的虚寒证候。本证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以泻痢浮肿,腰腹冷痛,并伴见虚寒之象为审证依据。脾肾阳虚的临床表现是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泄久痢不止,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粪质清冷,或面浮身肿,或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或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阳虚泄泻者:泄泻多于黎明之前发生,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阳虚便秘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喜暖怕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来源地址: http://www.chinadmd.com/file/u3ivuu3ze3uow3r6trczaeoo_5.html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认为沉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中医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中医脉象检查
常用药品:
消心痛、安定、左氧氟沙星、肾上腺皮质激素、葡萄糖酸钙、寒湿痹片
相关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失眠、心脾两虚、伤寒、霍乱

沉脉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