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障碍患者的教育训练,一般围绕下列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增强体力,保持健康;二是扩大活动范围,掌握一定的工具,如轮椅、拐杖等;三是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四是培养听、说、写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五是进行某些适合学生身体条件的职业训练。
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可开设如下课程。对于学生肢体障碍教育训练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
1.安全教育课程
让他们懂得日常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如过街时要注意车流、注意交通信号,上下楼梯时要小心,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时要注意别滑倒。另外,要教育他们安全地使用一些设施,如电闸开关、煤气开关等,通过安全教育增加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伤害。
2.生活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使他们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为减少别人的帮助,通过训练能不断克服困难,逐渐做到自己起居、饮食、上厕所和短距离行走。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适应能力。此外,由于肢体障碍儿童的行动能力及经验,要增加儿童的实地观察、访问、欣赏的机会,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视听器材来充实儿童的生活知识,期望使肢体障碍儿童能更社会化地过正常的生活。
3.文化课
包括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文化课的训练中,言语沟通的训练是训练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主要在于让残疾儿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期他人能理解;也要能正确地领会他人所表达的意思或概念,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的肢体障碍儿童如脑性麻痹的患者,常常会伴有重听、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及动作机能障碍等,使得说话、写作等都存在各种困难,教育过程中应给以适当的语言矫正训练。
有些肢体障碍儿童,如动作控制能力低下或肌肉无力者无法握笔而不会写字的学生,教育过程中要使他们学会戴特种的手套,利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来阅读和书写。文化课的学习要掌握整数、计算等基本的数学知识。有些严重的肢体障碍儿童由于身心条件的限制,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是很吃力的,所以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能要求过高过快。
4.功能训练课
这一课程着重训练残疾儿童的各种活动功能,尤其是知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增强他们的协调能力。
5.艺术训练课
主要包括音乐与美术,发展他们对音乐、图画的欣赏、理解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演唱、弹奏、画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6.职业教育课
学校中的有关课程应提供机会发展肢体障碍儿童的工作能力及养成儿童的工作习惯,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掌握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某种职业,力求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除此之外,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也可根据各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程度地结合普通教育的有关课程进行。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康复》 2003年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