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性尿频,在儿科临床并不少见,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997~2002年应用益气升阳法治疗本病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均为门诊患儿,女59例,男39例。年龄3~12岁,病程5天~0.5年。病例选择:98例均有尿频、尿急症状,但无尿痛及排尿哭闹史。每日排尿20~40次,重者3~5min排尿一次。每次排尿量少,多数为十几滴至50ml之间,尿频以白天为重,睡眠后缓解。全部患儿体温正常,尿常规、尿培养无异常,B超检查肾、输尿管、膀胱亦无异常所见。
1.2 治疗方法 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药用黄芪10~15g,党参6~10g,炙甘草3~5g,白术5~10g,当归5~10g,陈皮3~5g,升麻3g,柴胡3g。兼心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加茯神、菖蒲、远志等安神定志。动则汗出,加煅龙牡敛汗固涩。兼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加乌药、益智仁、山药温补脾肾。上方加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10天为1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经1个疗程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10次,无尿急感;好转:治疗后排尿次数减少10次/日以上;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治愈68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9%。
3 病案举例
患儿,9岁,尿频、尿急3个月,无尿痛。多次尿常规、清洁中段尿培养无异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以消炎痛,阿莫西林,维生素B 1 等口服治疗2周余,症状无改善,故来中医儿科求治。望诊,面色苍黄,精神倦怠,动则汗出。心神恍惚,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脾虚气弱,膀胱失约。治以益气升阳,固涩止溺。处方:黄芪10g、党参10g、炙甘草5g、白术7g、当归7g、陈皮5g、升麻3g、柴胡3g、煅龙骨10g、煅牡蛎10g、茯神12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上方服5剂后病情减轻,稍作加减,又服5剂,症状全部消失,予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10d,随访1年,未见再发。
4 讨论
尿频属中医“淋证”范畴,其病位在膀胱,病机是气虚下陷,气化失司。《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司,则水道不利,小便频急,淋漓不尽。而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膀胱气化功能才得以正常发挥,脾虚则气虚下陷,以致固摄乏权,约束无力,小便频数而量少。观察临床所见,神经性尿频患儿,多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差,便溏等脾虚气弱的症状,甚至因气虚血亏,血不养心,出现心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而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更为迫切,以致“脾常不足”。故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围绕脾虚气陷,采用益气升阳为主,补气摄水,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来源地址:http://search.39kf.com/s?d=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