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狭窄的内外治疗有哪些

时间: 2015-09-24 18:45:42 来源: 求医网

  直肠狭窄,是指肛门、肛管或直肠腔道变窄,粪便通过困难,便条变细、变扁,肛门疼痛,不能顺利通过一个食指。常因先天畸形、肛门直肠炎症、损伤、手术瘢痕所致。可按发生部位分为肛门狭窄、直肠狭窄,除癌肿所致狭窄外,其他因素引出的肛门直肠狭窄均为良性狭窄。对于它们的治疗不可掉以轻心,以下是有关直肠狭窄的内治法和外治法的分别介绍。

  一、内治法及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行瘀,理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玄胡、川楝子。

  2、热结肠燥证:治宜清热通腑,理气宽肠。方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

  3、肠道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或白头翁汤加减。

  4、中成药:选用麻子仁丸、槐角丸、栀子金花丸、液体石蜡、果导、酚酞等润肠通便药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但不可久服泻药,否则狭窄更甚.

  5、食物疗法: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饮水或蜂蜜工 3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二、外治法及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开塞露、甘油栓及其他肛门栓剂帮助排便和消除局部炎症,亦可用肥皂水或温盐水灌肠。扩肛疗法,用手指、肛门镜或直径不同的肛门扩张器扩肛,2—3天1次,至狭窄消失为止,一般需2—4个月,多运用于手术或损伤后的轻度狭窄不超过3个月者。手术疗法,轻度狭窄或新鲜狭窄,可用上述内治及外治法治疗,如系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狭窄,仍以手术治疗为宜。扩肛术,在肛门后正中线上,切开肛管皮肤和一部分括约肌,使肛门扩大,能顺利通过食指,结扎止血,九华膏纱条压迫创面,敷料固定,术后每日便后坐浴换药,每2天扩肛1次,一个半月后,每4天扩肛1次,连续2—3个月。扩肛缝合术,如肛门太小者,可切开狭窄,按肛裂切开缝合法,采用纵切横缝,使肛门扩大,能防止术后复发。纵切横缝减张切口术 切开肛门后正中粘膜肛管的狭窄部分,切断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的肌皮下层。切开肛缘皮肤lcm.切开的粘膜两侧再楔状切除部分粘膜,在粘膜下层游离出一部分粘膜,将游离粘膜与肛缘皮肤横行缝合,缝合部分的外侧皮肤,作弧形减张切口。将前方狭窄部分的肛管纵行切开,切断内括约肌。如肛门狭窄重者,还可切开外括约肌皮下层,创口开放。

来源资料:《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6年 第1期


查看更多关于“直肠狭窄的内外治疗有哪些”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肛肠镜检查、结肠检查、肠炎检查、肛肠检查
常用药品:
佐本能、永喜、土霉素片、盐酸美他环素胶囊
相关疾病:
盲肠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

直肠狭窄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