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导致膈肌缺损

时间: 2014-12-08 14:01:36 来源: 求医网

  胚胎发育中,膈肌缺损为膈疝的症状之一。胚胎第10周时原始中肠伸人脐索,后形成消化道的各部分,同时完成肠旋转过程,固定于腹腔内,如膈肌缺损或闭合不全,胎儿及新生儿的胸、腹腔压力不平衡,腹腔脏器易进入胸腔,形成膈疝。

  膈肌周边附着部位分三部分,即胸骨部、肋骨部(左、右二侧)及脊柱部。先天性薄弱区即膈肌缺损的好发部位有三处:

  ①双侧肋骨后缘与腰部肋弓外缘之间各有一个三角形小间隙,称胸腹裂孔或Bochdalek氏孔,此处可形成后外侧疝;

  ②胸骨外侧缘与双侧肋骨内侧缘之间各形成三角形小间隙,称Morgagni氏孔,正常有结缔组织充填,此孔发生的膈疵,称胸骨后疝或Morgagni疝;

  ③食管裂孔呈梭形、矢状位,周缘与食管壁之间有较坚韧的结缔组织连结,其前后壁连结紧密而两侧较薄弱,如有缺损,称食管裂孔疝。


查看更多关于“膈疝导致膈肌缺损”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内科、儿科、急诊科
患者部位:
胸部
相关检查: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查、腹腔镜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
常用药品:
达立通颗粒、西沙必利片、西沙必利胶囊、十香暖脐膏
相关疾病:
膈疝、小儿疝气、肺气肿、室间隔缺损、气胸

膈肌缺损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